首页

卉儿女主

时间:2025-05-26 02:10:49 作者: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54108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廖珍妹)素有“闽南水乡”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水系发达,“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

  5月21日至25日,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龙江岁月杯”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上演巅峰对决。此次赛事所用龙舟,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吴福宁两兄弟所造。

5月10日下午,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当地的生产、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每年农历举行“五月扒龙船”传统民俗,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以船会友,赛龙舟让人快乐、让人振奋和团结……”近日,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

  “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参与人数逐年攀升。”吴福来介绍,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

  “改革开放前,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后加到20多米,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可容纳90人同时划。”吴福来介绍,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在他看来,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

5月10日上午,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开锯木、安底起底、做大坡、安肋骨、涂漆、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在选材方面,福建杉木韧性好,纤维密度高,水中浮力大,很适合做龙舟。吴福来指出,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需非常谨慎;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小桥多的特点。

  最后一道工序“请船下水”,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进献贡品、祭拜祖庙、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仪式庄重又热闹,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吴福来会为新龙舟“点眼”,赋予其生命。“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形状如三角形,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看得远。”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据吴福来介绍,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

5月10日,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吴福来表示,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爱拼才会赢”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寄托风调雨顺、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厦门、泉州、广东潮汕,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他介绍,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以前只需简单上色,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吴福来表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生生不息。(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盲文图书为何是它?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西百色一直升机坠毁 致1死3伤

29日,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的张园与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绽放伞花朵朵,以“遇见彩虹,美好同行”为主题,迷幻时尚的亚克力镭射材质雨伞与百年石库门建筑相映成趣,为民众带来了艺术享受。展览以烟雨下的张园为底色,一把把雨伞或者组成“彩虹”长廊,或者组成心形浪漫的“伞圃”,或者凝聚成一个“伞球”……

长三角铁路迎国庆假期返程客流高峰

本届进博会期间,高济健康携手诺华中国聚焦旗下特慢病专业药房,通过对重点药房的支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价值药房,使之成为患者健康管理的中心。此外,双方还将携手赋能药师专业能力,诺华中国将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高济健康的药师团队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包括从高血压等慢病的病理知识、药物治疗原理,到用药咨询技巧、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赋能。与此同时,高济健康强韧的产业供应链能力以及全域智慧化运营能力能够实现患者用药信息的互联互通,为药师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用药决策支持。

安徽黄山:微短剧+文旅“种草”徽州故事

谈及如何推进生生哲学向纵深发展,陈卫平认为,一方面可通过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拓宽生生哲学的研究视野,让生生哲学在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汲取丰富营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生哲学研究相结合,使二者互相成就。

土特产变新宠 黄河“几字湾”上好“柿”发生

建设一线,绿色施工与山川河湖相得益彰;畅美路上,一辆辆新能源车辆飞驰而过;服务区内,充电桩助力“绿色”出行……江西交通正与绿同行、与美同在。(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